在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,一群学生正围绕一台正在测试的智能机器人展开热烈讨论。他们的目光中闪烁着对技术的热情与追求,而这正是扬州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。作为一所有着深厚学术底蕴的综合性高校,扬州大学在计算机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布局,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专业选择和发展路径。
扬州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主要分布在信息工程学院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相关院系,涵盖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前沿技术应用的多个方向。其中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历史较为悠久、师资力量雄厚的传统优势专业,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、软件设计、算法分析等核心知识,为其将来从事技术研发或学术研究奠定坚实基础。与此同时,软件工程专业则更注重实践能力与项目协作,课程设置包括软件生命周期管理、敏捷开发、测试运维等内容,很多学生在大二阶段就已开始参与校企合作项目,积累实战经验。
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,扬州大学也积极布局新兴专业方向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便是重点建设方向之一,该专业整合了统计学、机器学习、分布式计算等课程,帮助学生掌握从数据采集清洗到分析建模的全流程技能。而人工智能专业则聚焦于智能感知、自然语言处理、图像识别等前沿领域,配备了高性能计算实验室和专项科研基金,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。
此外,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专业也因其强烈的社会需求而备受关注。该专业不仅讲授网络架构设计与协议分析,还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攻防实战能力。学院已与多家信息安全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,定期组织学生参与CTF竞赛和漏洞挖掘项目,部分优秀学生尚未毕业就已获得行业认证和用人单位青睐。
值得一提的是,扬州大学在跨学科融合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尝试。例如,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结合了计算机与认知科学,旨在开发更符合人类交互习惯的智能系统;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则依托计算机与艺术设计双重背景,培养具备技术实现能力和美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。这类专业的设立,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,也增强了他们在交叉领域的竞争力。
在教学资源方面,扬州大学为计算机类专业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施,包括云计算平台、物联网仿真环境、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,同时与华为、阿里巴巴、曙光信息等企业共建了多个实训基地。许多课程采用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,鼓励学生从实际需求中寻找研究课题。一位正在实习的大四学生表示:“在校期间参与的智能交通数据分析项目,让我真正体会到计算机技术如何赋能传统行业,这也帮助我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。”
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,扬州大学还开展了多模式的海外交流计划,与澳大利亚、英国、新加坡等地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和短期访学机制。不少学生通过国际科创竞赛和交流项目,接触到全球前沿技术动态,部分优秀毕业生已进入国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。
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,扬州大学计算机类专业正不断优化课程体系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深化产教融合。其培养出的毕业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,更展现出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广泛就职于互联网企业、科研机构、政府部门等领域。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演进,扬州大学将继续发挥多学科协同优势,为计算机领域输送更多高水平人才。